摘要:配电线路培训主要针对从事输配电线路相关工作的电力企业职工,是电力企业中最常见的培训科目之一。认识论模式是根据人类认识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般规律,结合教学过程的特点演绎而来的。本文通过引发学习动机、提供感性认识、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以及实践应用等五个阶段,运用认识论教学模式,开展配电线路职工培训教学,体现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 关键词:配电线路;认识论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人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教学过程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模式是认识论模式,它也是最为人们熟悉的一种教学过程模式。认识论模式是根据人类认识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般规律,结合教学过程的特点演绎而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坚持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将教学认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进行构建和论证,作为教学的应用与再认识。 配电线路培训是电力企业职工培训需求量最大的培训项目之一,主要针对从事输配电线路相关工作的电力企业职工。配电线路培训主要包括配电设备的安装、配电线路施工和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等内容。其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员能熟练地进行配电线路施工、线路各类检修和维护工作,为从事配电线路施工、巡视、运行维护与检修的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理论技术培训。 认识论教学模式通常把教学过程分为引发学习动机、提供感性认识、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以及实践应用等五个阶段。依据该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组织和实施配电线路职工培训教学,体现出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 1引起学员的学习动机 通过到供电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在配电线路工作岗位中,学员的工作能力要求以及实际差距,提炼出培训需求,是进行任何培训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培训需求为依据,在进行培训授课之前,说明该培训课程的意义,明确培训的任务,点明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指出由于技术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唤起学员的学习需要和取得学习成就的渴望。 作为职工培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员接受培训像是在完成任务,没有培训积极性,稀里糊涂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结业。培训结束后,和参加培训前没有什么区别,对自己今后的工作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在培训之前,不仅要准确分析学员的培训需求,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学员的进行培训前动员,对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部分内容介绍之前,先给学员演示雷击线路的视频录像,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员感受到雷击事故的严重性,从而引发学员对雷击的种类、避雷范围的计算和防雷保护等内容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在针对农电工的配电线路技能培训,由于农电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低下,其工作能力基本上都是由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形成的,所以在遇到实际工作操作流程通常不符合标准要求。例如,在雷雨季节中,很多农电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如果监护人也不能提供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则容易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在培训教学中,以事故案例为引入点,通过案例的视频资料,引起学员的感官刺激,让学员具备“事故无小事”的直观认识,进而引出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2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 在开始讲授新知识、新技能之前,如果学员没有相关的感性经验,培训师直接以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培训教学,则培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培训师通过参观、模拟、实验、演示等直观方式,让学员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深入分析、知识的掌握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介绍避雷器原理之前,首先把常用的避雷针、避雷线等以图片形式给学员展示,展示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等常用避雷器实物,有条件的进行实物拆解,让学员认识和感知,为后续的避雷原理和参数分析打下基础,同时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